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

并读小说>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第47章 小米汽车初体验

第47章 小米汽车初体验(第1页)

如果您使用第三方小说APP或各种浏览器插件打开此网站可能导致内容显示乱序,请稍后尝试使用主流浏览器访问此网站,感谢您的支持!

“如何评价光甲航天的开拓者二号将于今年给天宫一号送货?”

“谢邀,太快了太快了,光神的进度比我最快的预期还要更快。

正常来说,捆绑式火箭先是失败个三四次,然后发射,发射个两三次后才开始送货。

这已经是最乐观的情况了,猎鹰九号最开始就是这样过来的,贝索斯的蓝色起源失败次数更多。

开拓者硬是从一号开始一次都没失败,发射一次就到二号了,好歹别人还一号,1。1,1。2。然后二号直接从单引擎跳到多引擎。整个节奏跟开挂一样。

如果说地球Online有管理员的话,他给光神开了easy模式吧,我全程观看了开拓者二号的发射过程,从发射到海上回收就和沙盘模拟一样准确无误。

这技术也难怪航天局会直接把货物运输订单切一部分给光甲航天。

一方面是给研究所和航天科技集团压力,你们不进步我们还有B计划可以用,另外一方面是想看看光甲航天的极限到底是哪里。

火箭发射,和火箭发射入轨,再到火箭发射入轨后和空间站对接,这是不同的难度。

如果他们今年能实现空间站对接,那么意味着后续很多火箭发射任务都能交给光甲航天来做。

考虑到开拓者火箭一样是可回收火箭,国内的人力成本远比阿美利肯便宜,国内的发射成本会降到比SpaceX更低的水平。

我们还能出海在全球范围内抢SpaceX的订单。对航天局来说,他们能降低成本,把钱投入到其他地方去。

后续干脆把火箭发射打包交给光甲航天来做,本身光甲航天背后有国资背景。

我现在相信光神在b站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和欧洲航天局合作不是在吹牛了”

“能不能给其他商业航空公司一点活路,这次算是彻底给其他商业航天公司盖棺了,有光甲航天在前,大家都没得玩了。

你发射可回收火箭也就算了,还搞一箭五星,还是多轨道一箭五星。一箭五星意味着可以一箭更多卫星。

国内商业航空需求最旺盛的就是卫星发射,光甲航天可以包圆了,本身他们就是可回收火箭,成本就低。

加上有航天局的订单加持,火箭发射越多,技术越成熟,失败率越低,成本也就越低,还有其他商业航空公司的活路吗?

技术比不过,成本卷不过,发射量比不过,我感觉到了寒冬的来临。”

“不错不错。”

燕京亦庄,和开拓者二号火箭发射相关工作忙完后,雷君邀请陈元光来亦庄小米汽车工厂参观,参观他们打造的工程样车。

“目前我们暂时把它命名为su7,分别有基础版,max版和pro版,Ultra要单独取名还是说也叫su7还不确定。”在亦庄的小米汽车工厂里,雷君讲起自己这三年多来的心血,难掩内心澎湃。

陈元光看着和保时捷相似的外观,内心不由得在想,米粉们真的会为一款和保时捷如此像的车买单吗?

卖汽车和卖手机的逻辑真的一样吗?

陈元光不知道答案,这是他内心的疑惑,他表面上装作很满意的样子,毕竟这公司他有百分之二十的股份。

“很漂亮的设计。”陈元光由衷道。

确实漂亮,像素级致敬保时捷不漂亮才怪。

雷君一边走一边说:“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年轻的米粉能在二十到三十岁的年纪,能开得起和保时捷一样好的运动轿跑。

小米su7能很好地帮我们实现这个目标。

怎么样,元光,要不要上去试试?

它除了外形上和保时捷很类似,在动力操控上我们也尽可能去模拟了保时捷的质感。

在底盘调教,加速和线性刹车上,都尽快对保时捷进行了模仿。”

陈元光确实很感兴趣,小米宣布造车的时候他还只是江大的一名大学生,那时候小米决定造车在媒体上铺天盖地的宣传,雷君的最后一次创业。

老实说那时候他对雷君最后一次创业不感兴趣,对小米造车还是很感兴趣的。

素来以性价比著称,以供应链管控整合为看家本领的小米,在造车上有什么造诣,能造一辆什么样的车,陈元光很期待。

雷君的口碑比贾老板和许皮带好太多。

贾老板造车十一年,造了十一辆车,然后又全部召回,被网友戏称要是不召回,大家都不知道他到底造了几辆。

许皮带更是造着造着人不见了。

书友推荐:
书友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