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

并读小说>白色果实>日志杂文汇总三

日志杂文汇总三(第1页)

书友点击:

———(致同道和大家好!)———

(本系列至第十一章“冲突——思想的延伸”为止是其上半部,从本章第十二章“文明展中的思想提升”开始是其下半部,真心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成长,也希望大家能继续支持!

在每个执笔的夜晚因有你们的相伴而变的有意义,在每次需要答案时因为有你们而能坚持,人的一生中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得到答案,在这个路上有人相伴真的很不错!

文明展中的思想提升

如此伟大的人类文明展进程,没有普遍和深入的思想基础,是不能完成的。以前,没有足够的抵抗消极力量的思想准备,这是文明展中的一大缺陷,使之消极力量的破坏行为往往产生更大的影响。有了对消极力量的抵抗以后,思想的传播也非常之不普遍,更不说深入。大多数人,是从消极力量的破坏行动那里听到其消息的。这也是一种动员,但这是消极悲观者替我们做的,不是我们自己做的。偏远地区听不到消极悲观者吼叫的人们,至今还是静悄悄地在那里过活。这种情形必须改变,不然,关乎人类文明存亡与否的战争就得不到胜利。决不可以再输消极力量一着,相反,要大大地挥这一着去制胜敌人。这一着是关系绝大的;其他等等不如人尚在其次,这一着实在是头等重要。人们有了坚定的思想基础,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破坏力不足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冲突困难的前提。要胜利,就要坚持抗争,坚持统一团结,坚持人类文明向前展的步伐。然而一切这些,离不开人们思想的进步。要进步又忽视人们自身的思想层次,叫做“南其辕而北其辙”,结果必然取消了胜利。

怎样才能提高人们的思想层次呢?

先是把争端的目的告诉各组织和人民。必须使每个思想者每个人民都明白为什么会有这冲突,破坏行为和他们有什么关系。抗击消极力量的目的是“驱逐消极悲观主义,建立自由平等向上的新世界”,必须把这个目的告诉一切军民人等,方能造成抗击消极力量的热潮,使几十万万人齐心一致,为共同的文明奋斗。

其次,单单说明目的还不够,还要说明达到此目的的步骤和政策,就是说,要有一个思想体系。现在已经有了人类共同体意识和其相关的很多着作,如我们这本书就是为这一目的而努力着,我相信很多读者也应该是一样的想法,应把它们普及于更多的人更广的范围,并动员所有的人们实行起来。没有一个明确的具体的思想作为基础,是不能将人们对消极力量的抵抗进行到底的。

其次,怎样去动员?靠口说,靠传单布告,靠报纸书册,靠戏剧电影,靠学校,靠民众团体,靠干部人员。现在纷繁喧嚣的文化思想中是有一些具有这个意识的,沧海之一粟,而且方法不合民众口味,神气和民众隔膜,必须切实地改一改。其次,不是一次思想传播就够了,抗击消极力量的冲突中的思想的传播是经常的。不是整套思想背诵给老百姓听,这样的背诵是没有人听的;要联系人类文明展中具体的情况,联系老百姓的生活,把对自我思想层次的提升,变成习惯。这是一件绝大的事,人类文明的展就要靠它才能实现。

——————(上章回复)——————

抗争结果

这里不是说争端要实现什么,那是最终的目的,与消极力量抗争的最终目的就是“建立自由平等向上的新世界”,前面已经说过了。这里说的,是作为人类思想的延伸产生的争端,两方相杀的战争,它的结果是什么。争端的结果不是别的,就是“为了保存人类文明,而消灭消极力量”(消灭消极力量就是改变其悲观主义,不是要完全消灭其肉体),当然消极力量所期望的结果一定是相反的。古代生冲突会用武力解决问题,用矛用盾,现在科技进步了,思想变了,武器也改变了,但应不能完全避免武力。任何进攻,都是消灭消极力量的主要手段,同时做好对积极力量和人类文明的保护也是不能废的。进攻,是直接为了消灭消极力量的,同时也是为了保存人类文明的展,因为如不消灭消极力量,则人类文明的展将受到威胁甚至被毁坏。防御,是直接为了保存人类文明的,但同时也是辅助进攻或准备转入进攻的一种手段。退却,属于防御一类,是防御的继续;而追击,则是进攻的继续。

应该指出在冲突中,消灭消极力量是主要的,保存积极力量是第二位的,因为只有大量地消灭消极力量,才能有效地保存积极力量最终保存人类文明。因此,作为消灭消极力量之主要手段的进攻是主要的,而作为消灭消极力量之辅助手段和作为保存积极力量自身之一种手段的防御,是第二位的。现实冲突中,虽有许多时候以防御为主,而在其余时候以进攻为主,然而从人类文明展的全体来看,对消极力量的主动进攻仍然是主要的。

怎样解释冲突中不畏惧勇敢面对一切呢?岂非与“保存积极力量自身”相矛盾?不相矛盾,是相反相成的。冲突是流血的思想,是要付代价的,有时是极大的代价。部分的暂时的牺牲(不保存),为了全体的永久的保存。我们说,基本上为着消灭消极力量的进攻手段中,同时也含了保存积极力量的作用,理由就在这里。防御必须同时有进攻,而不应是单纯的防御,也是这个道理。

保存积极力量消灭消极力量这个争端的结果,就是我们进行对抗的本质,就是一切行动的根据,从技术行动起,到战略行动止,都是贯彻这个本质的。冲突的结果导出冲突的基本原则,也是一切行动,行为的原理原则,一点也离不开它。

抗击消极力量的每位思想者,不能离开积极力量与消极力量两方之间各种互相对立的基本因素去讨论问题,也不能离开这个冲突结果去指导行动。两方之间各种互相对立的基本因素展开于冲突的行动中,就变成互相为了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展开。我们的行动,在于力求每次争取不论大小的胜利,在于力求每次解除敌人一部分消极思想,阻止敌人一部分破坏计划。把这些部分地消灭消极力量的成绩积累起来,成为人类文明展过程中大的胜利,达到最后驱除人类中混杂的消极力量,保卫积极力量,建设自有平等向上的新世界使人类文明达到新高度的最终目的。

——————(上章回复)——————

冲突中的几种情况

现在来研究抗击消极力量时的具体的策略。我们已说过了,抗击消极力量的策略方针是在人类文明展将是持久性的基础之上建立的,是的,这是完全对的。但这是一个大的方向,还不是具体的方法。怎样具体地进行抗击呢?这就是我们现在要讨论的问题。我们的答复是在第一和第二种阶段类型中即消极力量之进攻状态和保守状态阶段下,应该是在防御大政策中有效的进行出击拦截和突击捣毁的进攻策略,在文明持续展中对消极力量的拦截和捣毁的决战,政策面的防御和行动上的出击。在第三阶段中,应该是政策面上的反转。

由于悲观主义者具有消极力量的强破坏性,而积极力量往往表现出文明展中文弱的一面,消极力量是采取主动进行破坏的进攻方针,我们则居于相对的防御地位。消极力量企图采取以决战的方式整体上阻断人类文明的展步伐,我们应自觉地采取相应的政策做好人类文明展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的准备。所有这些,都是由消极力量具有很强的破坏力这个特点造成的。这是一方面的情形。

然而在另一方面,则适得其反。消极力量破坏力虽强,但整体资源不足。积极力量虽文弱,但地域广大、人数众多、整体资源充足。这里就产生了两个重要的结果。第一,消极力量以有限临无限,就只能以一部分大城市、交通便利和易于行动的地方为目标。由是,在其选取攻击的区域,则空出了广大地面无法控制,这就给了积极力量以广大的活动空间。第二,消极力量以少数临多数,在整体上便处于多数的包围中。消极力量各团体组织对人类文明展进行破坏,表面上消极力量处于主动进攻状态,我们处于被动防守状态,消极力量是寻找进攻目标,我们是被动的攻击对象,看起来我们是很不利的。然而我可以变地域广和人类的大多数两点为长处,不简单的做区域防守,采用灵活的出击拦截,以绝对的优势对他绝对的弱势,几万几十万人对他一万人,几路对他一路,从破坏组织行动中的外线,突然包围其一组人员而攻击之。于是消极力量在大方向上采取主动攻击,单在对组织破坏行动的拦截作战上,就不得不变成被动的防御。积极力量整体上防御政策,在具体的出击拦截中就变成了主动进攻一方。对其一组消极力量如此,对其他组也是如此。

以上两点,都是从消极力量是少数积极力量是大多数这一特点生的。又由于消极力量人数虽少,乃是有明确破坏目的的,积极力量人数虽多,乃是不希望看见破坏生的,因此,在具体的行动中,我们不但应以多数围击少数,阻止其破坏行动实施,还须采取战的方针减少行动带来的损失。为了实行战,一般应不打击没有明确证据证明是消极力量之排查目标,而打击以有足够证据证明之消极力量。阻止其破坏行为,迅有效最大限度上缩小打击范围。打得好,可能全部或大部或一部销毁其破坏计划;打不好,也增加了其实施破坏行动的成本,对之有所顾忌消减破坏力。一战如此,他战皆然。不说多了,每次都能将消极力量的破坏性控制在这样的条件下,就能大大地沮丧消极力量的精神,振起积极力量的士气,号召世界人民的响应。这样,在人类文明漫长的展过程中,到与消极力量具体的对决上就变成战了。消极力量之以破坏性行动阻止人类文明的展进程的妄想,经过许多次因积极力量的阻止而造成的失败,就不得不改为长久的计划。

上述这样的行动方针,一句话说完,就是“外线的决的进攻”。这对于我们之大政策方针“坚守对文明的防御”说来,是相反的;然而,又恰是实现这样的政策方针之必要的方针。如果行动方针也同样是“固守的持久的防御”,那就完全不适合消极力量之有限积极力量相对之无限、消极力量具有较强的破坏力积极力量则反应了一定程度上文明的文弱性这两种情况,那就决然达不到大的政策目的,达不到总的文明展目标,而将为消极力量所击败。所以,我们历来主张全球性大的防御区块,其力量针对着消极力量每次破坏行动之力量而二倍之、三倍之或四倍之,采用上述方针,与对方周旋于广大空间之上。这种方针,不但是常规防御用得着,突击检查也用得着,而且必须要用它。不但适用于冲突的某一阶段,而且适用于冲突的全过程。政策反转阶段,文明展之技术条件增强,消极力量大面积实施破坏性行为这种情况即使完全没有了,我们仍用多倍力量从外线采取决的进攻,就更能收大批俘获的成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是常识中包含的真理。

如果我们坚决地在行动中采取了“外线的决的进攻”,就不但在冲突上改变着双方之间的优劣形势,而且将逐渐地变化着总的形势。在冲突中,因为我是进攻,对方是防御;我是多数力量,对方是少数力量;我是决,对方虽企图持久动破坏,但不能由他作主;于是在消极力量方面,强项就变成了弱项,优势就变成了劣势;积极力量方面反之,弱项变成了强项,劣势变成了优势。在取得许多这样的胜利之后,总的双方形势便将引起变化。这就是说,集合了许多战场作战的外线的决的进攻胜利以后,就逐渐地增强了自己,削弱了对方,于是总的优劣形势,就不能不受其影响而生变化。到那时,配合着积极力量自身的其他条件,再配合着消极力量内部的变动和国际环境有利形势,就能使双方总的形势走到平衡,再由平衡走到我优敌劣。那时,就是我们实行政策反转的时机了。

冲突是力量的竞赛,但力量在冲突过程中变化其原来的形态。在这里,主观的努力,多争取胜利,少犯错误,是决定的因素。客观因素具备着这种变化的可能性,但实现这种可能性,就需要正确的方针和主观的努力。这时候,主观作用是决定的了。

——————(上章回复)——————

冲突之方法

上面说过的冲突中的外线的决的进攻,中心点在于一个进攻;外线是说的进攻的地域,决是说的进攻的时间,所以叫它做“外线的决的进攻战”。这是打击消极力量保证人类文明能正常展的最好的方针,也即是所谓运动战的方针。但是这个方针实行起来,离不了主动性、灵活性和计划性。我们现在就来研究这三个问题。

前面已说过了自觉的能动性,为什么又说主动性呢?自觉的能动性,说的是自觉的活动和努力,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这种人的特点,特别强烈地表现于冲突中,这些是前面说过了的。这里说的主动性,说的是行动的自由权,是用以区别于被迫处于不自由状态的。行动自由是处理争端的命脉,失了这种自由,积极力量就接近于被打败或被消灭。一个有思想的积极者被消极力量绑架,是这个思想者失了行动自由被迫处于被动地位的结果。一个组织或国家的战败,也是一样。为此缘故,冲突的双方,都力争主动,力避被动。我们提出的外线的决的进攻战,以及为了实现这种进攻战的灵活性、计划性,可以说都是为了争取主动权,以便逼对方处于被动地位,达到保存自己消灭对方之目的。但主动或被动是和双方攻击力的优势或劣势分不开的。因而也是和主观指导的正确或错误分不开的。此外,也还有利用对方的错觉和不意来争取自己主动和逼对方处于被动的情形。下面就来分析这几点。

主动是和攻击力的优势不能分离的,而被动则和攻击力的劣势分不开。攻击力的优势或劣势,是主动或被动的客观基础。政策的主动地位,自然以政策的进攻为较能掌握和挥,然而贯彻始终和普及各地的主动地位,即绝对的主动权,只有以绝对优势对绝对劣势才有可能。一个身体壮健者和一个重病患者角斗,前者便有绝对的主动权。如果消极力量没有许多不可克服的矛盾,例如它能一下变出几百万至一千万大兵,财源源源不断,又没有内部和外部的矛盾,又不实行野蛮政策招致世界人民拚死命反抗,那它便能保持一种绝对的优势,它便有一种贯彻始终和普及各地的绝对的主动权。但在历史上,这类绝对优势的事情,在冲突的结局是存在的,冲突的开头则少见。冲突也有以相对的优劣或平衡状态而结局的,那时,冲突则出现妥协和对峙。这种不稳定的平衡态并不多见。所有这些,都是冲突的结局,而非冲突的开头。积极力量和消极力量的最后结局,可以预断,消极力量将以绝对劣势而失败,积极力量将以绝对优势而获胜;

但是在目前,则双方的优劣都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消极力量因其具有强的破坏力、组织力这些有利因素,对于积极力量表现出文明文弱的一面,占了优势,因而造成了它的主动权的基础。但是因为它的能量资源等等数量不多,又有其他许多不利因素,它的优势便为它自己的矛盾所减杀。及到积极力量,又碰到了积极力量的地域广大、人数众多、各方力量的支持和坚强的抗争,它的优势再为之减杀。于是在总的方面,它的主动进攻地位就变成一种相对的优势,因而其主动权的挥和维持就受了限制,也成了相对的东西。

积极力量方面,虽然在破坏力的强度上是劣势,因此造成了政策上的某种被动姿态,但是在地域、人数和各种资源的数量上,并且又在内部的团结一致,却处于优势,这种优势再加上其他的有利因素,便减杀了自己破坏力等的劣势的程度,使之变为政策上的相对的劣势。因而也减少了被动的程度,仅处于政策上的相对的被动地位。然而被动总是不利的,必须力求脱离它。行动上的办法,就是坚决地实行外线的决的进攻战和动对消极力量的藏密区域进行突击检查,在决的打击行动和突击检查中取得许多局部的压制消极力量的优势和主动地位。通过这样许多行动的局部优势和局部主动地位,就能逐渐地造成政策面上的优势和政策面上的主动地位,政策的劣势和被动地位就能脱出了。这就是主动和被动之间、优势和劣势之间的相互关系。

由此也就可以明白主动或被动和主观指导之间的关系。如上所述,我之相对的政策劣势和政策被动地位,是能够脱出的,方法就是人工地造成我们许多的局部优势和局部主动地位,去剥夺对方的许多局部优势和局部主动地位,把他抛入劣势和被动。把这些局部的东西集合起来,就成了我们的政策优势和政策主动,敌人的政策劣势和政策被动。这样的转变,依靠主观上的正确指导。为什么呢?我要优势和主动,敌人也要这个,从这点上看,冲突就是双方以人力财力等项物质基础作筹码,互争优势和主动的主观能力的竞赛。竞赛结果,有胜有败,除了客观物质条件的比较外,胜者必由于主观指挥的正确,败者必由于主观指挥的错误。

我们承认冲突现象是较之任何别的社会现象更难捉摸,更少确实性,即更带所谓“概率性”。但人类冲突不是神物,仍是世间的一种行为,因此,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等先哲的话仍是科学的真理。错误由于对彼己的无知,冲突中的特性也使人们在许多的场合无法全知彼己,因此产生了战争情况和战争行动的不确定性,产生了错误和失败。然而不管怎样的冲突情况和冲突行动,知其大略,知其要点,是可能的。先之以各种情报的获取,继之以思想者的聪明的推论和判断,减少错误,实现一般的正确指导,是做得到的。我们有了这个“一般地正确的指导”做武器,就能多打胜仗,就能变劣势为优势,变被动为主动。这是主动或被动和主观指导的正确与否之间的关系。

主观指导的正确与否,影响到优势劣势和主动被动的变化,由此可知,双方攻击力的优劣本身,固然是决定主动或被动的客观基础之一,但还不是主动或被动的现实事物,必待经过双方争夺,经过主观能力的竞赛,方才出现事实上的主动或被动。在争夺中,由于主观指导的正确或错误,可以化劣势为优势,化被动为主动;也可以化优势为劣势,化主动为被动。一切看似强大的消极力量打不赢先进弱小的积极力量,可见单是某种优势还没有确定主动地位,更没有确定最后胜利。主动和胜利,是可以根据真实的情况,经过主观能力的活跃,取得一定的条件,而由劣势和被动者从优势和主动者手里夺取过来的。

错觉和不意,可以丧失优势和主动。因而有计划地造成对方的错觉,给以不意的攻击,是造成优势和夺取主动的方法,而且是重要的方法。错觉是什么呢?“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是错觉之一例。“声东击西”,是造成对方错觉之一法。在优越的民众条件具备,足以封锁消息时,采用各种欺骗对方的方法,常能有效地陷对方于判断错误和行动错误的苦境,因而丧失其优势和主动。“兵不厌诈”,就是指的这件事情。什么是不意?就是无准备。优势而无准备,不是真正的优势,也没有主动。懂得这一点,劣势而有准备之军,常可举行不意的攻势,把优势者打败。我们说计划筹备之消极力量好打,就是因为对方在不意即无准备中。

这两件事——造成对方的错觉和出以不意的攻击,即是以冲突的不确实性给予敌人,而给自己以尽可能大的确实性,用以争取我之优势和主动,争取我之胜利。要做到这些,先决条件是优越的民众组织。因此,动所有一切反对消极力量的人,提高自身思想层次,对消极力量进行广泛的防御,同时即用以封锁消息,支持积极力量,使消极力量无从知道我们将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去攻击他,造成他的错觉和不意的客观基础,是非常之重要的。保护人类文明的展,不需要虚假的仁义道德。我们要把消极力量的眼睛和耳朵尽可能地封住,使他们变成瞎子和聋子,要把他们的破坏行动策划者的心尽可能地弄得混乱些,让他们认识到自己近乎于疯子的行为,使其早日觉醒用以争取积极力量的胜利。所有这些,也都是主动或被动和主观指导之间的相互关系。战胜消极力量是少不了这种主观指导的。

现在来说灵活性。灵活性是什么呢?就是具体地实现主动性于冲突中的东西,就是灵活地采取行动。灵活地采取行动这件事,是冲突的中心任务,也是最不容易做好的。在冲突中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冲突的胜利。组织防御力量等等固然困难,但制定行动则更加困难,特别是在消极力量已经具有很强的破坏力的情况之中。做这件事需要极大的主观能力,需要克服冲突特性中的纷乱、黑暗和不确实性,而从其中找出条理、光明和确实性来,方能实现指挥上的灵活性。

抵抗消极力量的基本方针,是外线的决的进攻战。执行这个方针,有力量的分散和集中、分进和合击、攻击和防御、突击和钳制、包围和迂回、前进和后退种种的战术或方法。懂得这些策略是容易的,灵活地使用和变换就不容易了。这里有时机、地点、行动人员三个关节。不得其时,不得其地,不得于人之情况,都将不能取胜。例如进行某一次行动,打早了,暴露了自己,给了对手以预防条件;打迟了,对方已动破坏,对文明形成了伤害。这就是时机问题。地点的选择要增加行动的成功性。这就是地点问题。以某人的思想体系可以很好的摧毁消极力量的意志,让其惊醒。这就是人员情况问题。

古人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个“妙”,我们叫做灵活性,这是聪明的思想者的出产品。灵活不是妄动,妄动是应该拒绝的。灵活,是聪明的思想者,基于客观情况,“审时度势”(这个势,包括敌势、我势、地势等项)而采取及时的和恰当的处置方法的一种才能,即是所谓“运用之妙”。基于这种运用之妙,外线的决的进攻战就能较多地取得胜利,就能转变双方优劣形势,就能实现我对于敌的主动权,就能压倒对手而击破之,而最后胜利就属于我们了。

现在来说计划性。由于冲突所特有的不确实性,实现计划性于冲突,较之实现计划性于别的事业,是要困难得多的。然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胜利。冲突没有绝对的确实性,但不是没有某种程度的相对的确实性。我之一方是比较地确实的。消极力量之一方很不确实,但也有朕兆可寻,有端倪可察,有前后现象可供思索。这就构成了所谓某种程度的相对的确实性,冲突的计划性就有了客观基础。随着科技的进步,又使冲突的计划性增大了可能。但由于冲突只有程度颇低和时间颇暂的确实性,冲突的计划性就很难完全和固定,它随冲突的运动(或流动,或推移)而运动,且依冲突范围的大小而有程度的不同。行动计划之各依其范围和情况而确定而改变,是冲突指挥的重要关节,也即是冲突灵活性的具体的实施,也即是实际的运用之妙。抵抗消极力量的思想者们,对此应当加以注意。

有些人,基于冲突的流动性,就从根本上否认冲突计划或冲突方针之相对的固定性,说这样的计划或方针是“机械的”东西。这种意见是错误的。如上条所述,我们完全承认由于冲突情况之只有相对的确实性和冲突是迅地向前流动的(或运动的,推移的),冲突的计划或方针,也只应给以相对的固定性,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和冲突的流动而适时地加以更换或修改,不这样做,我们就变成机械主义者。然而决不能否认一定时间内的相对地固定的冲突计划或方针;否认了这点,就否认了一切,连冲突本身,连说话的人,都否认了。

书友推荐:修真界幼崽求生指南给卫莱的一封情书还珠之含玉小狗听不到再无今夏四合院中的路人八零之短命大佬的美人老婆原神:从开局催眠安柏开始闪开,我要开始说话了!(无限)春盼莺来盗版万人迷[快穿]花开百年综漫:获得催眠能力的我为所欲为虐主文的NPC消极怠工了[快穿]龙王令晋末长剑温柔潮汐[先婚后爱]六零寡妇再嫁玫瑰头颅我的绝品老师
书友收藏:穿越星际妻荣夫贵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闪开,我要开始说话了!(无限)我是绝色美少年国民女神穿进肉文中【高、SM、NP】正文免费双男主,酒后不小心和死对头睡了一品红人综影视之穿越从知否开始综影视之美人倾城惊艳绝伦官道:从殡仪馆平步青云开局刚好苟完十年,我无敌了情人综影视之一下就拆了官配盗墓:异人之下,九门一首综影视:反派花式诱捕她协议离婚后,夫人转头改嫁了校花学姐从无绯闻,直到我上大学快穿之影视世界综影视,在小世界里刷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