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

并读小说>九州同>第二十六章 秦都长安

第二十六章 秦都长安(第1页)

元恪一路西行,没过几日,便过了函谷关,来到了秦都长安。

北川赵家虽然是秦国藩臣,但元恪自己还从来没有来过长安;长安本就是前朝旧都,又经过秦王府近百年经营,城池雄伟不输洛阳,市井繁华也不遑多让。元恪立在城门前,只看了一眼,还无暇去欣赏长安城的壮观,便赶紧策马进城。

元恪一路兼程赶到长安,此刻洛阳的败报还远远没有传来,长安城中还是一片祥和安定,元恪成了城中唯一知道前方局势的人。初到长安,元恪也不知道该去找谁,只好大胆直接带着小皇帝去闯秦王宫门,虽有宫门守卫阻拦,但元恪所报之事实在太大,什么世子全军覆没,什么天子孤身来投,哪个都不是几个宫门守卫能定夺的,守卫们虽然将信将疑,也只能赶紧去上报。元恪在宫门口焦急等待了许久,才等到里面来人带自己进去,元恪不敢怠慢,牢记高庭最后的嘱托,将天子和印玺的包袱拽得紧紧的。

等到元恪上了秦宫大殿,才现秦王已经召集了群臣一同前来廷议,只见这秦宫大殿的气势,虽然比不上帝都的朝廷,但也十分威仪。秦王孙巡端坐在正上方,身边还坐着一位僧人,相貌端庄,面含春风;元恪之前就听说秦王府世代都尊崇佛道,这僧人想必就是那位国师弘一,只是僧人居然还可以上朝参政,而且看这地位应该也是尊荣异常,这是元恪没有想到的。

元恪带着小皇帝一上殿,群臣们便开始盯着小皇帝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秦王孙巡也盯着他上下打量。眼下着实十分尴尬,小皇帝周琳年幼,仓促即位之前常年在帝都宫中生活,深居简出,秦王府众人都没有见过他,连亲舅舅秦王孙巡上下打量,仔细思索之后,也不敢确定真假。

见众人还是将信将疑,丝毫没有迎接皇驾的准备,元恪只好自己勉力为天子撑起威严,高声力喝道:“大周天子驾临,秦王何意,为何不拜?”

此话一出,群臣们更加没有了主意,都安静了下来,偷偷看着上方秦王孙巡的反应。秦王孙巡此刻也拿不准,只好侧目看向一旁的国师弘一;弘一思考片刻,微笑着答道:“秦藩孤陋,我王此前也没有得见天子真颜;敢问将军,声称此乃当今天子,可有凭证?”

元恪闻言,便拿出包袱,解开包袱露出里面的印玺说道:“天子印玺皆在此,可为凭证否?”

弘一见状,眼前一亮,连忙起身走下殿,从元恪手中接过印玺,一枚枚地仔细查看,过了良久,又急忙捧着印玺走回秦王孙巡身边,小声说道:“王爷,这印玺都是真的。”

秦王孙巡接过印玺,看了几眼,像是突然反应过来了一样,连忙也起身走下殿,来到小皇帝身前,三叩九拜,高呼:“臣,秦王孙巡,拜见天子!”

殿中其他人见状,也明白过来了,连忙也跟着秦王一起俯身叩拜,万岁之声此起彼伏,吓得小皇帝周琳又紧紧地拽住元恪,而元恪此时才终于如释重负,想着终于了结了一桩心事,长舒了一口气……

此后秦王孙巡将小皇帝接入秦宫中,以天子之礼尊崇供养自不在话下,长安虽然不比帝都洛阳,但天子一时的安危还是可以得以保全了,元恪也被安排在长安城中居住了几日。同时洛阳方面的消息也6续传来,更加印证了元恪所说的话:秦世子孙潇兵败后受伤被俘;洛阳不出意外完全落入了叛军控制;宰相谢均怒骂叛贼,被诛九族;而天子和高庭则不知去向……

这些其实元恪都早有意料,并不太意外,反而是陷入城中的故人,周琰也许处境还好,但飞羽红缨,却很难打听到消息;只是听说燕军进城后大肆劫掠,几日不曾停息,这些难辨真假的消息不禁让元恪更加担心。

这几日元恪在长安城中游逛,深感这里与洛阳最大的区别,恐怕就是尊佛之风气太重,城中都遍布寺庙,路上随处可见都是僧人,王室礼佛,百姓便上行下效,整座城池似乎都被一股淡淡的香火气笼罩。尤其随着前线的败报传来,百姓更加惶恐不安,求佛祈福之风更盛。

一日,国师弘一突然差人来请元恪前往相国寺;这相国寺是弘一所在的寺庙,也是长安第一大寺,等到元恪到了那里,却现与其他寺庙似乎并不相同,寺庙建筑宏伟壮观自不在话下,更为奇怪的是寺中来来往往最多的不是香客,而是秦王府中官吏,说是寺庙,不如说就是个小朝堂。元恪想来大概是因为那秦王孙巡一心拜佛,平日理政之事都交给了弘一,这相国寺仿佛成了宰相府。弘一名为国师,实为国相,这相国寺的名称倒也相得益彰。

元恪被领到一间普通的佛房里,这房里布置得颇为朴素,与寻常佛房无异,只有弘一一人正在等候元恪,只见他还是平日那般亲和的仪态,亲自斟茶招呼着招呼着元恪。元恪心中知道他可不是一般的僧人,在这秦国中权势也许可以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于是小心应付着。弘一看似随意地问了一下洛阳城破之时的情况,以及逃亡一路上的细节,元恪均细细告知,只是遇见崔萍那一段当然要故意隐去了。

弘一细细听完,不禁感叹道:“当日如此危急的局面中,公子能从乱军中,救回天子,真是忠勇可嘉啊!眼下天子已然安全,不知公子后续有何打算啊?”

元恪回道:“安全护送天子到秦王这里,元恪就算功德圆满了,后面只想回北川家中,投效父兄。”

弘一听后略微一皱眉头:“哦,说起你的父兄……最近似乎进军不顺,贫僧也在疑惑,按说燕军主力尽数南下,北川军素来精锐,此刻攻燕,不该如此不利啊……”

这话听的元恪心头一紧,此前他在洛阳询问孙潇之时,就感觉北川军当时没有南下勤王,其中必定有些蹊跷,弘一这样一说,更加印证了他的猜想,秦王估计已经起了猜疑之心;但此刻他也只能装糊涂,说道:“元恪身居洛阳太久,与父兄联系不多,更不知军中细节,想来也许是遇到了什么难处……”

弘一见状,也笑着不多说,扯开话题又说道:“公子如今千里护主,声震天下,回北川军中难免有些屈才了……眼下皇上身负复国重任,秦王这边也正是用人之际,王爷有意重组羽林军,重建天子威严,公子还是留在长安,继续担任羽林大将军可好?”

听到弘一这样的安排,元恪一时有些犹豫,弘一见状,继续劝说道:“如今帝都沦陷,天子蒙尘,天下动乱,要之事就是先收服人心。公子这样的忠勇之士,应该留下来匡扶社稷,如果连公子都离开了,天下人会怎么想?何况你父兄本就是我大秦的藩臣,若要报效家国,又何必舍近求远?”

弘一如此连番劝说下来,元恪便不好推辞,再想到留在长安至少消息更加灵通,能快点找到飞羽红缨的下落,便应承下来了。

弘一颇为满意,紧接着又提出来他的第二个请求:“我秦军刚遭大败,元气大伤,天子又暂居在此,将来必定是叛军的眼中钉,肉中刺,恐怕很快就有大战。眼下兵力空虚,既然现在北方战事不顺,公子可否修书一封,请令尊先率军南下,充实长安防务更为重要?”

元恪一听,心头一紧,心想这弘一果然圆滑,封官赐爵是假,想借自己调动北川军才是真,只不过自己一个庶子恐怕没有那么重的分量。元恪转念一想,既然自己说话本来也没什么分量,先答应他也无妨,正好自己现在得空也得好好跟家里联络一下,连忙回道:“国师放心,元恪立刻修书向家父说明关系要害。”

弘一又满意地点点头,元恪借机问道:“敢问国师,眼下局势,下一步国策如何安排?”

弘一听后,半响不语,沉默良久后说道:“眼下局势,确实极其不利,帝都沦陷,我秦军大败,那齐王又临阵倒戈,整个北方现在恐怕无人可与叛军匹敌。依贫僧所见,我大秦唯有积蓄力量,拒函谷关自守,重建天子威严,号令南方诸王,或许大周才有复国的希望。”

元恪默默点头,心想弘一虽然身居长安庙宇中,对于前方局势分析却十分准确,难怪秦王如此倚重;对于局势,元恪也有自己的想法,于是借机也说道:“国师所言甚是,只不过叛军或许也不是铁板一块,也许很快就有转机。”

弘一听言,眼前一亮,追问道:“哦?请公子赐教。”

元恪继续娓娓道来:“我朝惯例,先帝驾崩,新君即位后,次年才可以更改国号。眼下我大周仍然用的是先帝的年号天佑,但如今非常局面,元恪建议不等明年,即刻为陛下更改新年号,以宣示陛下才是大周正统,此事若定,想必也能在叛军那边推波助澜。”

弘一听后有些不解,问道:“此事固然可以增强陛下正统,但对叛军有何影响呢?”

元恪笑着答道:“叛军之中,燕强梁弱,但梁王又是周室正统,燕王起兵也是借梁王之名;以我之见,二者可共患难,却不一定可共富贵。眼下叛军已攻下帝都,我们若改年号,诏告天下,梁王篡位登基之心必定更加焦急,而这恐怕并非燕王所愿,所以也许能催化一些变数。而那齐王虽然不愿助朝廷,却也没有明显归附叛军,依我看也只是骑墙心态,固地自守,未来未必不可以为我所用。”

听完元恪所言,弘一露出赞许的目光,连连称赞道:“贫僧只知道公子是忠勇无双的盖世猛将,没想到见识也如此卓著,赵侯爷有福了。”

元恪连忙谦让,二人客套一番,元恪便回去准备上任之事了。

只是等到次日元恪去新的羽林军里上任,才现事情没有自己想得那么简单。秦王从自己的卫队里挑出了几百人,这就是最新重建的羽林军全部了,声势当然比不上之前的洛阳羽林军,最多只能作为平时的仪仗队装装样子,恐怕打不了什么硬仗。

更令元恪感到掣肘的是,羽林军中还设了两名左右副将,平时的人员任免,军务调动都由那两位副将处理。元恪这才明白秦王的用意,恐怕自己这个羽林大将军只是空有其名,秦王并不想外人插手羽林军,尤其现在对北川侯府还有猜忌和戒备。

自己唯一的作用也许就是上朝时继续站在天子身边做个摆设,好在小皇帝周琳似乎对自己颇为依赖,平时沉默寡言的小皇帝只有自己在的时候才会露出笑容,想起来这一路的生死相依,在这陌生的长安城中,那孩子也许已经把自己当做唯一的依靠了吧。元恪有时心想这位小皇帝身世也是颇为可怜,年幼丧母,莫名其妙做了皇帝,小小年纪还没有心思能够享受皇帝的权利和殊荣,就受尽了动荡漂泊之苦。

元恪很快又现不止是羽林军,整个新建的小朝廷,都尽在秦王的掌控之中,连小皇帝周琳都成了摆设,自己也就释然了。这当然也是出自那位国师弘一的手笔;每日廷议,群臣奏事皆报秦王定夺,而秦王又事事都仰仗弘一。不过元恪心中虽然失望,但也能够理解,如今所谓的大周朝廷,论起势力其实也只剩小皇帝周琳一人,又是避祸来到秦国,秦王想自己掌控局面,既合情又合理。

不过弘一对于元恪之前的谏言,倒是听得进去,很快就走完了流程诏告天下,当年即改大周年号为光业,迁都长安。元恪细品光业二字,光业光业,光复帝业,深感务实而又有壮志。

书友推荐:相敬如宾第六年执掌风云难宣于口原神:从开局催眠安柏开始四合院中的路人龙王令绝世强龙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春盼莺来林阳苏颜全民转职:修仙者废?看我一剑开仙门!给卫莱的一封情书城里的香艳神婿叶凡嫂子,求你,弄死我网恋到顶头上司了!于青月嫂的秘密生活虐主文的NPC消极怠工了[快穿]反派:女主不听话有啥子办法?
书友收藏:盗墓:异人之下,九门一首全球畸变:开局活吞黑曼巴蛇穿越星际妻荣夫贵快穿从魂穿六零开始闪开,我要开始说话了!(无限)我的公公叫康熙玫瑰头颅情人惊艳绝伦花开百年对不起小龙女,我尹志平只想修仙重生在电影的世界破云万界穿越从神兵小将开始无敌六皇子知否:我,异姓王,明兰舅父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趁校花家里穷,忽悠她当女朋友综影视之蓉蓉双男主,酒后不小心和死对头睡了